主页 > 红色文化 > 红色著作 > 毛泽东诗词 >

一代伟人毛主席祭母文等诗作!看完热泪盈眶!

毛主席写诗

《七绝·改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绝·改诗赠父亲》是1910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作告别。走出乡关,毛泽东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始终未曾从毛泽东心中抹去。
 
《四言诗·祭母文》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必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辉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此诗作于1919年10月8日这篇四言古诗式的韵文体祭文是哀悼毛泽东的母亲的。它重在叙事和抒情歌颂了母亲的盛德和养育之恩表达了自己对母亲逝世的无限悲痛之情。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湖南湘乡人生于1867年2月13日1919年10月5日因患淋巴腺炎病逝世。母亲逝世后三天内 ,诗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这篇至性流露、沉郁平实的《祭母文》。
 
《诉衷肠(赠周恩来)》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毛主席与周总理一生的革命情谊,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在二人鬓微霜时,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这首词,二人自1927年组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把无产阶级搬上政治舞台,半个世纪中国革命毛主席与周总理已倾心竭力,毛周的情谊是无比伟大的。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为了防止敌军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彭德怀指挥先遣队在吴起镇附近进行了“切尾巴”战斗。歼灭敌军一个骑兵团,取得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第一场胜仗。为此,毛泽东特作本诗赠与彭德怀,彭德怀受到诗后,将诗末两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并把原诗还给毛泽东。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罗荣桓同志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在战争年代曾身负重伤,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劳成疾,罗荣桓于1963年12月16日不幸逝世。闻此噩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毛泽东十分悲痛,领头起立默哀,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此后数日,毛泽东写成了这首悼念战友的七律。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湖南长沙人毛泽东早年的战友。一九三二年九月在在湘鄂西苏区“肃反”中原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柳直荀被作为“改组派”枪杀于湖北监狱。一九五七年二月李淑一把她写的纪念柳直荀的一首《菩萨蛮》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写了这首词答她。
       一九三零年十月中旬的一天杨开慧不幸被捕。敌人只要她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以马上获得自由遭到了杨开慧的严词拒绝。她对前去探监的亲友说“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同年十一月十四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9岁。
       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五月十一日回信“淑一同志惠书收到了,为这首蝶恋花”正式发表时词题改为“赠李淑一”后又改为“答李淑一”。
       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贺子珍生于桂花飘香时小名叫桂花。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陪伴他走过10年最艰苦岁月的人生伴侣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写成了一首绝唱。
 
 
《五古·挽易昌陶》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该诗乃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1915年3月,毛泽东的同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由校长张干、学监王季范、教员杨昌济发起,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为纪念同学,毛泽东写了这首《挽易昌陶君》。
       这首诗最早收录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油印的《易君咏蛙追悼录》,又见之于1991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萧永义编著的《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一书,存于韶山纪念馆。此诗录自毛泽东给湘生的信,信中说:“读君诗,调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哀悼,吾挽以诗,乞为辅正。”毛泽东同时还写了一副悼念易昌陶的挽联:“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前,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殁,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正值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事危急。

      于都思政红色文化培训中心依托瑞金、于都、长汀、古田、龙岩、井冈山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专业师资力量、知名党史专家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念对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骨干进行瑞金红色培训井冈山红色培训党性教育培训、企业团建、研学旅行实施信念教育,把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们竭力给您提供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

  声明:本站内容及图片如没注明出处则来自网络,无从考证来源,仅用于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